還沒修讀學習精油課程以前,對精油有著不少誤會。除了會傻傻分不清精油與香精的分別,也曾質疑過精油對身體和情緒的醫療功效。精油聞起來是很香,好聞的香味會讓人放鬆,這個概念我不抗拒,但為什麼我不買便宜的香精,而要買價錢貴10幾倍的精油呢?甚至有說法精油能夠影響荷爾蒙,改善憂鬱,甚至降低血壓的醫療級效果,憑幾滴的精油,真的能做到嗎?
直至我開始修讀IF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romatherapist)的精油文憑課程,認識到精油的化學結構和功效、精油的提煉方法、化學分子如何進入大腦和身體各部位的途徑和影響,打開了我對精油香薰的認知, 更突破了我對自然科學一直的誤會。
通常大眾對精油的第一個認識,都是透過用鼻子聞,然後得到一個對精油主觀香氣的喜好。而這個「聞嗅」動作除了產出主觀的喜好感覺,背後物理原理原來還會直接影響腦部物質的運作,改善/提升不同腦部和身體功能。
以下先簡單講解一下嗅覺,即是「聞嗅」動作產出主觀喜好感覺的生理學。
嗅覺如何形成?
1. 由於精油內含有具揮發性、水溶性及脂溶性的芳香化學分子,因此當「聞嗅」精油的時候,這些揮發性化學分子能夠進入鼻腔,被鼻腔通道內的黏液溶解,繼而刺激嗅覺纖毛細胞
2. 嗅覺纖毛細胞承載著香氣分子的氣味資訊,將資訊透過嗅覺神經帶到位於鼻腔內部內側頂部的嗅球
3. 嗅球透過嗅覺神經將香氣資訊,直接帶到大腦的邊緣系統
大腦的邊緣系統主導著每一個人對香氣的主觀感覺,香氣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別
每一個人對於同一隻香氣都可能有不同感受和喜好。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差異?
部分原因和香氣能夠直接進入大腦的邊緣系統這個負責管理記憶、情緒、行為模式、學習模式以及思想的地方有關。
香氣在潛意識中分為原發和繼發性。原發性是我們因求生本能所產生出對香氣的感受,例如嬰兒能辨別出母親的味道。
而潛意識中繼發性香氣,就是我們對香氣主觀感想的原因。隨著我們長大,逐漸體驗到不同香氣,這些香氣會進入了大腦邊緣系統,繼而和當下的記憶和情緒連結在一起,並留下印記。
而每一個人的成長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當我們再次聞到相同或相似的氣味,潛意識瞬間便會將連結在一起的記憶和愉快或是不悅的情緒活現出來,令你對該氣味產生出你獨有的感受。
這也解釋到為什麼有些人聞到一些味道,就彷彿回到某個特別時光。
1 Comments
Nice share !!
ReplyDelete